青海省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57只雪豹
栏目:关注 日期: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11月26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种群和栖息地调查评估报告成果发布,2024年9月,保护区启动了雪豹种群及栖息地专项调查工作,调查团队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样线调查、分子粪便学分析等多种科学手段,首次系统性厘清了该区域雪豹种群的真实状况,共识别出雪豹个体57只,包含10个雪豹家庭,种群密度达3.35只/100平方千米。

据悉,本次调查累计获取22900个相机日数据,回收的81台相机中44台捕捉到雪豹影像,出现率高达54%。更令人瞩目的是,保护区下辖4个管护站全域均发现雪豹踪迹,同时记录到荒漠猫、猞猁、兔狲、豹猫四种同域猫科动物,形成完整的珍稀猫科动物群落。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总面积10.79万公顷,是祁连山雪豹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区域。保护区为雪豹提供了完整且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支持。森林覆盖率达65.44%,除雪豹外,还记录到猞猁、荒漠猫、兔狲和豹猫4种珍稀猫科动物,形成结构完整的捕食者群落。调查估算保护区有岩羊、马鹿等蹄类动物约3590只,为雪豹等顶级捕食者提供了充足猎物保障,维系了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此外,调查结果显示,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名录由原来的612种增加至628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由178种增加至233种。马麝、荒漠猫等对栖息地质量和人为干扰极度敏感的物种频繁现身,彰显保护管理措施卓有成效。
据了解,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创新成立全省首家生态警务室,打造集党建引领、法治护航、人才筑基为一体的“政检才”生态管护执法体系,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关键词:


